<

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改革>项目谋划

长春市重大项目谋划指南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发改委    日期:2016-08-04 11:13:00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为抢抓新一轮振兴发展机遇,突出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谋划的针对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加强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根据《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春市创新转型发展规划》、《长春市人民政府dafa888娱乐场,dafa888黄金版娱乐场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等,制订《长春市重大项目谋划指南》,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路径指导。一、总体思路
按照“立足吉林看长春、放眼全国看长春、走向世界看长春,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格局、更广的领域谋划长春发展”的要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坚持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相结合,“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相结合,拉长补短,优化结构,推动形成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推进一批、落地转化一批、达产达效一批的良性格局,为打造我市经济发展基础的“扩容版”和发展质量的“升级版”积蓄动力、积累能量。
二、谋划方向
(一)抢抓发展机遇,围绕宏观政策导向谋划项目
要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哈长城市群规划、长春新区获批的历史机遇,抓住吉林省建设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有利契机,紧盯国家和省里重大规划落地、重大政策实施,吃透精神,主动融入,搞好衔接。要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长吉图开发开放、脱贫攻坚、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政策,有针对性地谋划生成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
(二)依托基础优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谋划项目
要立足我市的区域、产业、科技、人才、资源基础和优势,着力拉长补短、优化存量、做优增量。一方面充分挖掘传统优势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潜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领域。另一方面着力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短板,培育打造新动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产业集聚配套,拉长产业链,打通上下游,形成产业新集群。
(三)聚焦城市定位,围绕提升服务功能谋划项目
要立足建设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市品味品质和发展能级。着眼城市生产生活需要,按照既宜居又宜业的要求,谋划和打造新的城市服务载体,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形象品质。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推动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深度融合,谋划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项目。要围绕高端商贸领域,按照科学布局、拉开骨架、集聚发展的思路,发展新型商贸业态、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大力谋划“总部经济”、“地铁经济”、“健康经济”等特色领域项目。
(四)着眼对外开放,围绕深化开放格局谋划项目
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长吉图开发开放等战略,着力在经贸、装备和产能、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化对外合作,用好外部资源,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依托综合保税区、空港开发区等载体,抓住“长满欧”货运专列开通等有利条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物流、出口加工等产业。面向东北亚、“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等,在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重点合作项目。
(五)立足平台支撑,围绕做优发展载体谋划项目
要依托项目夯实平台,依托平台集聚项目,推进政策、园区、科技、服务的融合创新。要按照城市整体空间格局和生产力布局,充分利用长春新区等发展新平台,以及现有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空间、政策环境和配套条件,突出重点,谋划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支撑、引领和促进作用的重大项目,促进特色园区真正成为项目建设的集中区,吸引投资的集聚区,企业发展的集群区。
三、谋划路径
(一)现代农业
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统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农、禽、畜、特全面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建好生产基地,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国际,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优质品种和品牌。在条件适合的地域推广杂交豆一号大豆、玉米间种轮种、吉粳88号超级稻种植;推广芦花鸡、黑鸡、黑山猪、草原红牛、新吉细毛羊等优良养殖品种;都市观光农业重点推进123苹果、巨峰葡萄等特产水果;发展菌类养殖,逐步形成玉米、水稻、禽畜、果菜、特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发展新型种业,推进农业生产体系的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提升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提高农业生产体系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互联网+,建立大数据农产品供需预测平台,为农民合理分配土地、资金等生产资源提供咨询服务。
(二)汽车产业
结合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汽车产业的高端化、轻量化、低碳化和智能化发展。完善汽车产业体系,提升研发和制造能力,大力推进智能柔性生产,提高附加价值,提升竞争力。
1.整车。发展高附加价值的高端乘用车,增加SUV系列产品;发展高档商用车、多用途多功能车、轻微型车、专用车和特种车;以中高档特种专用车为主,重点发展适合物流需求的各种箱式汽车。
2.新能源汽车。重点推进核心技术能力建设,以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市场化。
3.智能汽车。积极推进汽车仪表、防炫目车灯、操作系统、内饰的智能化,重点发展以倒车辅助智能、自动刹车系统为主的自动驾驶汽车。
4.零部件生产。配套产品向高档轿车、电动车拓展,由低端产品向高附加价值、轻量化产品拓展,由机械制造产品向电子化、智能化产品拓展,由零散配套向集成化、模块化方向拓展。
5.汽车服务业。鼓励投资汽车零部件综合超市,实现汽车零部件采购、维修、更换、升级一站式服务功能。建设集汽车及零部件销售、维修、展示、主题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汽车主体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汽车租赁、汽车拆解等配套服务产业。鼓励发展汽车文化旅游、汽车金融等产业。
(三)轨道客车产业
以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构建产业集群。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平台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1.整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围绕高寒高铁技术、抗风沙高铁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推进新产品开发。结合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建设需要,重点开发街景轨道客车、城际动车、高速地铁。
2.科研中心。依托现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多个研发中心,推进国家轨道客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
3.服务产业。以嵌入式零部件为主升级传统产品,大力推进售后维护服务向产品再生产、产品升级的方向转型。推进高速动车组检修基地建设。
(四)农产品加工业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推进玉米全株深加工、绿色健康食品加工、肉禽深加工和多元化生产。以创建品牌为核心,着力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化、集成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化。
1.玉米深加工。重点围绕玉米全株全粒全产业链生产,形成玉米淀粉、糖、酶、乳酸、多元醇、聚酯、聚氨酯、氨基酸、医用聚氨基酸及已内酰胺等系列产品。
2.粮食加工。围绕粗粮、杂粮、杂豆等健康食品,重点开发粗粮(玉米、豆类混合)方便面、粗粮(玉米、豆类混合)饼干、面向糖尿病、心脏病、内分泌疾病等具有对症辅助治疗效果的粗粮(玉米、豆类混合)食疗配方粥片等即食产品,推出具有地理商标意义的特色产品。
3.肉禽加工。以循环经济为方向,延长产业链,推动生产从食品加工向生化产业、皮革等日用消费品方向发展,实现产品多元化。
(五)生物产业
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建设东北地区生物和医药研发的源头和中心,建设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高开放度和鲜明特色的世界级生物产业基地。
1.生物化工。主要产品从聚乳酸及其他生物基材料生产向下游日常消费品、高端制品方向延伸。积极推动乳酸低聚、裂解、精制、聚合、结晶、干燥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生物制醇、生物制气等项目。
2.生物医药。重点发展疫苗、基因工程类药物、生物中药、生化药用中间体、生物诊断试剂、生化类药物。借助流感裂解疫苗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生产技术的提升。运用超临界萃取和工业色谱等先进技术,在继续开发传统中药基础上,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单体新药、复方新药、新剂型研制。
(六)光电产业
拉长补短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国内外技术领先、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光电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光电和智能装备产品生产、研发、创新基地。
1.激光制造和加工。以激光器的研发和生产带动上游激光材料及加工设备,和下游激光器件和应用设备的发展,促进激光在工业加工、医疗、军事、显示等方面的应用。
2.智能仪器。加快绝对编码光栅尺技术在数控机床上的示范应用,推进数控型光栅测量系统国产化进程。加快推进CMOS芯片及红外传感器的研制和生产,带动智能仪器产业的快速发展。
3.光谱仪器。加快红外光栅、中阶梯光栅、大功率激光光栅、IV型全息凹面光栅、平像场全息凹面光栅等多个光栅种类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高档光谱仪器的自主创新和国产化进程。
4.航天和军工装备。重点推进小卫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化,壮大小卫星产业。推进先进光学材料、有机复合材料、电子元器件、可见红外探测器技术、精密轴承、精密加工装调技术、先进机床制造等领域项目谋划。
5.半导体装备与照明。扩大激光调阻机、自动超声波粗铝丝压焊机、超小尺寸LED粘片机、TFT-LCD短路环激光切割机和COG邦定机等微电子专用生产和后封装设备的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高端扫描光刻机等集成电路关键制造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重点推进LED显示器件、LED照明器件的后封装设备研发和产业化。以COG与CMOS晶圆切割技术为核心,以代工项目为平台,推动半导体晶圆切割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七)新材料产业
按照生态、环保、低碳、安全的市场需求,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内部结构、技术水平、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
1.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高强高韧轻质合金、稀土铝、镁合金、汽车用超高强度钢、金属基复合材料、仿生功能金属等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催化剂材料、光学玻璃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微孔晶体、钛硅酸盐、磷酸铝化合物、高压相材料及超硬材料。
3.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碳纤维及制品、完全可循环利用工程塑料、收缩包装膜、呋喃树脂、PMMA树脂(有机玻璃)、聚酰亚胺及特种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及制品、异戊橡胶及光电材料等。
4.新型建筑材料。重点开发具有发电、环保功能的功能性建筑材料,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页岩砌块墙体材料和功能型建筑陶瓷材料。
5.生态环保型化工材料。加快开发二氧化碳气体资源,发展下游聚碳酸酯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进玄武岩纤维的产业化应用,发展玉米秸秆压缩门窗等新型家装材料。
6.3D打印材料。借助3D打印技术,推进柔性生产平台在高端化、个性化、小型产品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
7.新型办公材料。大力推进新型打印纸和喷水无墨打印技术在日常办公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水打印纸等用途广、市场前景好的产品。
(八)新能源产业
依托长春应化所等科研资源和大企业技术开发平台,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形成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新型城镇化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产业链。
1.新能源产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扩大生物质能源、页岩油(气)资源、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2.新能源装备。重点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整机装备、新一代光伏发电核心设备及太阳能光伏组件、为风电配套的输变电及新一代智能电网电力设备等。
(九)先进装备制造业
依托创新型科技园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重点推动电动车、产业机器人、小型航空器、小卫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化,改造提升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
1.汽车电子设备。推进汽车制造生产线设计、系统集成、车身控制、主动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及电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推进新型动力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
2.自动化及物流装备。围绕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关键环节,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AGV等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
3.航空机械。重点发展小卫星、无人机等高端民用产品。
4.现代农机装备。积极开发集成式多用途农机,发展中小型基础农机和多用途农机终端配套系列产品。积极推进汽车智能操作系统的应用。
(十)大健康产业
适应老龄社会、环境保护、绿色生产、新型城镇化以及现代医药的市场需求,促进医疗设备制造业、医药服务业、医药科研与开发业务、医疗服务业发展,培育大健康配套产业,打造新型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1.高端医疗设备。着力开发高端健康医疗仪器设备,发展核磁共振等大型、综合、集成的高端医疗诊断设备,可佩戴移动医疗诊断治疗设备,大型医疗设备的微型化、可携化产品,特别是具有较大社会需求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便携式跟踪检测器械。
2.“互联网+”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与健康产业的紧密结合,实现个人、家庭网络诊断的便捷化,强化急诊患者的互联网第一时间救护职能。
3.养老服务业。谋划建设集老年就业、养老、保健、精神治疗、临终关怀等保健医疗服务功能及观光旅游、都市采摘农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养老产业园。
(十一)信息科技服务业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信息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等集聚区建设,推动信息化与新兴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
1.嵌入式软件。发挥嵌入式系统体积小、功能强、可靠性高、灵活方便的优势,促进物联网、车联网、高铁信息化、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产业技术创新、生产智能化平台建设。
2.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以推进优势行业信息技术外包为支撑,汽车电子研发外包等业务为重点,形成长春服务外包核心优势。
3.电子商务。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个人-商务-产业”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平台,推动产业部门之间(B2B)、产业部门与消费市场(B2C)之间的深入交流和融合。
4.科技孵化器。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大学生创业就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载体作用。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孵化器。支持“创客空间”等新兴孵化器建设。
5.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各种专业及综合技术研发平台、招商引资平台、管理创新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等。
6.信息技术示范园区。积极创建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示范基地,谋划建设一批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嵌入式软件产业园区、动漫游戏产业园区、大数据服务园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和“云计算”等新型业态创新示范区。
(十二)金融服务业
推进净月西区和南部新城“双核”融合,着力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速实现长春市金融业发展的飞跃。
1.金融集聚区。整合南部新城金融服务中心和净月西部现代金融集聚区两大区域,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完善金融要素配置和服务功能。
2.金融机构。加大域外金融机构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外资银行。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探索新建法人信托投资公司,优化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自律性组织,积极引进各类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成立图们江开发合作银行并将总部设在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十三)物流产业
推进全市物流集中区和重要物流通道建设,打造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邮政快递等业态和新兴增长点。
1.物流园区。建设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进出口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物联网服务、高端物流人才培育、物流金融平台建设等功能于一园,拥有现代综合物流产业集群、现代特定商品(汽车、农机、农产品、电动车等)专业物流基地、商品生产加工基地、物流产业“互联网+”实践基地。
2.物流信息平台。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建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网络系统。谋划建立长春市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实现物流信息网站、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相关机构间物流信息的整合与共享。
3.冷链物流。加快建设鲜活农产品(食品)采收、加工(制作)、储藏、运输和配送的冷链物流设施,构建全程低温控制的冷链物流体系。
4.邮政快递业。推进多样化综合邮政服务,打造“邮乐网”、“虚拟网店+实体销售店”服务新模式。
(十四)文化创意产业
以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1.生产智能化。积极推进自动编程技术、模拟动画技术、3D技术等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加速影视、书刊报纸等文化产品与微信平台、电商平台的产业内融合,建设文化生产技术创新高地。
2.创意设计。以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导向,着力推进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创意设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3.新型和特色文化业态。建设文化数字内容集成平台、吉林非物质遗产元素库、吉林文化创意中心,重点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和高端艺术品等新型文化业态。立足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流行时尚元素,积极开发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和吉林省特色的创意产品。
4.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影视文化产业园、动漫与传媒产业园、大学文化园、现代农博园等重点园区。推进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5.文化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推进版权交易、知识产权代理、市场开发、市场调查、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十五)旅游会展业
以市场为导,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内涵,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和丰富产业链条,全面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加快把旅游会展业发展成长春市新的支柱产业。
    1.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加快培育汽车工业、电影文化、航空科教、伪满遗迹、生态冰雪、休闲消夏、温泉养生、历史遗迹、民族民俗、乡村体验等十大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2.旅游关联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商业及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载体建设。打造温泉养生、乡村生态、工业遗址等旅游新产品。
3.智慧旅游。加速推进“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展首批“智慧景区”、“智慧饭店”和“智慧旅行社”试点建设,促进全市旅游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4.会展业。提升东博会、农博会、汽博会、国际汽车论坛、雕塑展、冰雪旅游节、冬运会和瓦萨国际滑雪越野赛等展会的水平和档次,做强一批知名展会。提升房交会、创博会、民博会、农机展、动漫博览会、消夏节、电影节、皮草节等展会的质量,做大一批品牌展会。
(十六)总部经济
依托区域、产业、科教等优势,积极吸引省内、哈长城市群、东北地区、东北亚区域企业总部入驻,发展楼宇经济,形成具有知识溢出效果和高端劳动力溢出效应的总部集群。
1.总部机构。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向上游研发、下游市场方向拓展,吸引相关产业研发总部、咨询机构、市场部门、创新平台、中介平台等机构入驻长春,形成具有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影响力的产业总部集群。
2.总部集聚区。大力推进净月、南部新城金融集聚区、南部新城CBD等载体建设,提升商务服务功能,发展融资、结算、研发、人力资源、法律、财会、咨询等专业服务,完善办公、消费和生活配套设施。
 
                 二〇一六年十月
国务院客户端国务院客户端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 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

价格监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