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记者蹲点手记:一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一扇连接世界的窗口
采撷鲜活故事,展现吉林对外开放生动实践。连日来,中国吉林网记者走进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进行蹲点采访。蹲点过程中,记者被眼前这个东北地区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现状和未来深深吸引。
一本一笔一镜头:
我们看到,凌晨发车中欧班列(长满欧)。
我们找到,长春兴隆铁路口岸见证者。
我们发掘,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细节。
……
为了让感受体会更“聚合”,记者用蹲点手记呈现点滴。
感受中欧班列的“吉林速度”
12月6日凌晨2点,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100标箱的中欧班列(长满欧)从长春兴隆铁路口岸缓缓开出。
中欧班列(长满欧)发车
站在长春兴隆铁路口岸调度室中控台旁,长春国际陆港港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伟像往常一样,在工作日志上标注发车时间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作为中欧班列(长满欧)“飞驰”的见证者、参与者。在他眼中,吉林对外开放不断标注新高度。
对于中欧班列(长满欧)的快速发展,戴伟也是如数家珍。
2015年8月31日上午10时,伴随着长鸣的汽笛,一趟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汽车零部件等物品的中欧班列(长满欧)从长春东站出发,发往德国(欧洲腹地)。
回忆起首次参加“长满欧”的发车仪式,戴伟记忆犹新:“当天早上,我们全体员工穿好制服,列队参加发车仪式,当班列开行的一瞬间,全体员工都使劲摇摆手中的小红旗,机车汽笛声瞬间响彻长春大地!”
至今,距离首趟“长满欧”专列开行已7年多。“我们看着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试验班列零星去往欧洲,到如今累计开行80000余标箱,感觉就像我们孕育的孩子一样,感染着所有铁路人,耐心呵护它、陪伴它,不断奋力向前和中欧班列共同成长!”
在戴伟看来,每一次发车,都会让中欧班列“长满欧”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广。
如今,中欧班列每周至少出口一列。这,标注了对外开放的吉林力度和速度!
……
东北地区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中欧班列(长满欧)高频次发车,正是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的一个“缩影”。
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东北地区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个啥枢纽?功能和布局有着怎样考量?未来推进建设侧重点在哪里?如何赋能吉林对外开放?
记者在蹲点时,脑海中一直思考着上述问题。为此,记者深入采访,最终挖掘背后细节,感受到了这个对外开放平台的强劲引擎。
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由长春兴隆功能区和北湖功能区构成,以长春兴隆铁路口岸为中心,依托区港“一体化”建设运营。
集装箱装卸
眼下,长春国家陆港型枢纽将围绕“东北亚国际多式联运中心、中欧班列东通道集结组织中心、长春双循环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发展引擎、国际供应链组织服务中心”的功能与定位进行建设。未来,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将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重点围绕通道建设服务于省、市重点工业制造型企业(如一汽集团、福耀玻璃等)。特别是以多种运输通道来保障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安全。最终建成营商环境优良、贸易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服务体系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的高标准高质量的国家物流枢纽。
对外开放是推动吉林振兴的重要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于吉林而言,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吉林振兴的重要动力。
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深层次改革,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吉林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开放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节点地位突出。而发展物流产业,无疑是今后一段时间吉林省引进现代产业,聚合发展要素,活跃经济的重要前提基础。
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由多个功能叠加构筑具有国际和国内双向辐射能力的联运系统。这种“枢纽+网络”的“干支仓配”一体的物流格局,必将加快长春市由“节点城市”向“枢纽城市”转变,推进吉林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前瞻的数据,勾勒出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未来画像:
目前,长春陆港枢纽建设已初具规模,预计到2025年枢纽年吞吐量超过45万标箱,铁路口岸年过货量达690万吨,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等干线运输到发规模占枢纽运输超过60%。
紧紧抓住开放机遇,全面提升开放能级。“渐入佳境”的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成为吉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