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东北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搭起吉林连通世界的“大动脉”
卡口前,一辆辆装满货物的卡车有序进入。场站内,特种车辆驾驶员操纵着吊车将一个个集装箱装卸到位,货运员头戴安全帽,仔细核对着车厢的货物信息……
集装箱装卸
12月6日,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100标箱的中欧班列(长满欧)从长春兴隆铁路口岸缓缓开出。
中欧班列(长满欧)发车
这条起于长春、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终到欧洲境内的吉林省首条通欧班列,自开通以来,一直高频往返于长春和欧洲之间,出口货物品类涵盖汽车、汽车零部件、工业品、板材、日用品等。
中欧班列(长满欧)高频次发车,正是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的一个“缩影”。
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东北地区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日前,中国吉林网在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进行蹲点采访时,脑海中也思考着与其有关的问题。
比如,到底什么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和布局有着怎样考量?未来推进建设的侧重点在哪里?如何助力吉林对外开放?
随后时间,记者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点对点”采访,挖掘出大量发展细节。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中国吉林网特别梳理制作长图,呈现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背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下,吉林省正坚定不移稳增长,对外开放更是重要一环。
今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深层次改革,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横贯亚欧”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吉林省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中国吉林网注意到,吉林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开放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节点地位突出。如今,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内联外通、双向开放的国家物流枢纽节点通道网络。
这些,都为吉林省搭起一条条连通世界经济的“大动脉”,也为吉林振兴助力赋能。
谈及未来发展,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牵头单位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玥也给出前行路径。
“未来,我们将以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平台为载体,高效整合交通、物流、信息等各类资源和要素,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能力,将充分释放物流带动开放、带动产业发展效益,有力推动本地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竞争、合作与分工,全面提高长春市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吉林振兴贡献力量。”王玥表示,目前,长春陆港枢纽建设已初具规模,预计到2025年枢纽年吞吐量超过45万标箱,铁路口岸年过货量达690万吨,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等干线运输到发规模占枢纽运输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