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发展改革>经济运行

上半年长春市经济稳中有进

阅读次数:    来源:长春市统计局    日期:2018-08-29 09:28:56    【打印此页】    【关闭    字号:【大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狠抓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力推动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和质量提升,全市经济发展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7.1%。经济运行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宏观经济运行平稳,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
 
       年初以来,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的效用持续发挥,减税降负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加大,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平衡、就业扩大、价格温和的良好态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这是继2016年上半年以来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7%—8%的区间运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不断牢固。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3%,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8.7%,比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6%,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2.9:50.7:46.4,调整为2.8:51.5:45.7,服务业比重降低 0.7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上半年CPI累计增长1.4%,各月波动很小,在0.2个百分点左右。分类别看,医疗保健类增长4.7%,衣着类增长2.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增长2.3%。PPI累计增长1.92%,各月呈小幅上涨态势。CPI和PPI今年以来均保持在1%—2%的温和增长区间,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上半年开发就业岗位8.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市场用工需求旺盛,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失业率稳中有降,保持低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1.6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
 
       (二)工业生产逐月提速,新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从走势看,2月份累计增长3.3%,3月份累计增长6.5%,4月份累计增长7.5%,5月份累计增长8%,呈逐月上升、稳中提速的趋势。
 
       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市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10.1%,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84.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业仍起主导作用,产值累计增长9.3%,全市汽车产量135.3万辆,增长5%,销量139.9万辆,增长9.6%;装备制造业增长16%,食品产业增长11.6%。
 
       新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0.9%,医药产业增长22.5%,电子产业增长17.8%,分别高于全部工业增速10.9个、12.5个和7.8个百分点。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等新产品分别增长57.1%和7.6%,新产业、新技术快速增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三)投资结构持续改善,房地产业迅猛发展
 
       服务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5%,民间投资增长12.6%,分别拉动投资增长8.5个和6.5个百分点。服务业项目持续增加,全市施工项目978个,比上年减少129个,但服务业施工项目608个,同比增加116个,占整个施工项目的比重为62.2%。其中,亿元项目452个,增加15个,投资额增长11.2%;10亿元项目164个,投资额增长23%。
 
       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地产销售持续快速增长,促进房地产开发进程,土地出让面积、成交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土地市场呈现供应增长、规模扩大、成交额上涨三大特点,全市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332万平方米,增长252%,其中住宅出让面积增长565%;经营性用地成交额118亿元,增长193%,其中住宅用地成交额增长422%。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4个月增速在38%以上,上半年完成投资245.5亿元,增长35.1%。
 
       (四)创新驱动成效突出,新经济主体快速成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社会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新主体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6月末,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3.6万户,增长15.1%,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7.5%,个体工商户增长15.1%。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7.1万户,增长2.7%,其中私营企业新增1.8万户,增长5.9%;个体工商户新增5.1万户,增长1.9%。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6560亿元,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1501亿元,占GDP比重为50.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新产业新业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1-5月份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增长14.8%。其中,商务服务业增长12.4%,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0%,以这两个重点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对全市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1%。互联网+各行业深入融合,网络购物、平台经济、直播教学、远程医疗等新模式加快兴起。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但网上零售额增长20%左右,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
 
       (五)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上半年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665.9亿元,增长7.7%。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54亿元,增长7.1%,增速比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00亿元,增长19.4%。财政支出完成431.1亿元,下降1.5%。
 
       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减税降负效果不断显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增强。1-5月份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利润总额331.1亿元,增长10.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利税总额547.6亿元,增长12.4%,同比提高11.6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盈利额增长9%,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4.2%。
 
       供给侧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压产能扎实有效,低端供给继续减少,规模以上原煤、水泥和钢材产能利用率分别比上年提高7.4个、17.7个和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1.7元,继续呈下降趋势。6月份当月水泥产量下降18.2%,累计下降12.7%。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8.2%,销售额增长38.8%。
 
       总的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好的,稳定运行的势头不断巩固,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打先锋、占排头的作用越发突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不少,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下半年全市上下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地,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国务院客户端国务院客户端 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政府 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下载APP查询转供电详情

价格监测

关闭